一般車主更換輪輞的目的,除了損壞之外,最主要的都是為追求外觀的多樣性變化或者為了滿足特殊的功能性需求。如果是純粹為了追求外觀的變化,除了會選用原廠尺寸的輪輞之外,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加大尺寸的輪輞,因為大輪輞在視覺上更美觀,同時能夠對應加大尺寸的輪胎,提供更好的操控穩(wěn)定性,可謂一舉兩得。但是在更換大尺寸的輪輞時要注意相應的換算方式,只有經過正確的換算,才可以選擇合適的輪胎,否則會造成時速表的顯示誤差。
還有一種更換方式是追求輪輞的輕量化,以降低車輛本身的懸掛重量,這樣能夠有效地提升車輛轉向、懸掛、制動部分的反應速度,大幅度提高操控性。但是,由于輕量化的輪輞本身的材質選用嚴格,制造工藝水平要求很高,所以成本會比一般的輪輞高,價格也會比較貴。而且輕量化的設計會切掉輪輞的多余的地方,所以在外形設計上也會顯得單調很多。一般有競技趨向的車型都會選擇輪輞的輕量化改裝。
想了解輪輞,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輪輞的制造過程?,F在我們能看到的輪輞,可以分為鐵質輪輞和鋁合金輪輞,由于鐵質輪輞已經屬于行將就木的產品,所以我們著重了解一下鋁合金輪輞。常見鋁合金輪輞的制造方式,可以分為鍛造、熔湯鍛造、低壓鑄造、熔湯鑄造、傾斜鑄造、重力鑄造等6大類。其中剛性最強,重量最輕的是鍛造方式。所謂鍛造就是將整塊的鋁錠經由重量達千噸以上的模具一次性擠壓成型(制造壓力可以達到1.6×107牛/平方厘米,而鑄造件密度只有2.2千克/立方厘米),這樣會使輪輞的整體密度平均化,材料強度也提高不少,同時減輕了重量。以15英寸的鋁合金輪輞為例,專業(yè)的輪輞制造商生產的產品,重量可以控制在3.6~3.8千克,比起其他的制造方式,能夠輕一半以上,但是制造成本高出鑄造4~5倍,價格驚人。至于低壓鑄造則是較為折中的方式,制造過程是將鋁和其他金屬合金用高溫熔化成液態(tài),再注入模具內成型,這樣既能達到高強度、輕量化的目的,又能控制制造成本,是現在大多數改裝用輪輞的主流制造工藝。
在選擇要更換的鋁合金輪輞的時候,除了要選自己喜歡的式樣,還要注意鋁圈的造型與散熱效能的關系。輪輞的造型決定制動系統(tǒng)的散熱效率,所以選擇合理造型的輪輞是很關鍵的。在這里我們幫大家分析一些市面上常見的輪輞類型與散熱的關系。
1.傳統(tǒng)多爪式 采用傳統(tǒng)的細條五爪或六爪型的設計,屬于經典的耐看式樣,這種設計對于制動系統(tǒng)的散熱效率就很有幫助。至于一些三爪或四爪式樣的輪輞,雖然更能夠幫助散熱,但是由于支撐條輻太少,國內的路況又太差,其抗扭曲,耐撞擊的能力和強度令人堪憂。
2.輻射線式 采用多輻式,甚至是類似樹枝形狀的造型設計,感覺很有運動氣息,其平衡對稱的鏤空間隔,對散熱很有幫助。
3.包覆式 采用多個大面積的輪輻,具有豪華高檔的感覺,不過對于散熱功能來說卻毫無作用,有些反而會因為造型的關系產生聚熱的效果。
換裝完鋁圈之后,并不是萬事大吉,還要進行檢查,才能放心使用。首先必須檢查輪框是否會磨到制動分泵、減振或者懸掛系統(tǒng)的部件。另外,加大尺寸的輪輞需要主意,胎緣不能凸出前翼子板,以免在行車或轉向的時候輪胎與翼子板發(fā)生摩擦,這樣會損壞輪胎甚至發(fā)生爆胎等危險事故。其次,在行使過一段時間以后,需要定時檢查平衡鉛塊和螺帽有無松動或者脫落。另外胎壁是否出現不正常的膨脹,通常這種現象是由于此處曾經被猛烈地撞擊過,胎壁的鋼絲斷裂引起的,當然輪輞在這個位置的圓度也會受到影響。這是檢查輪輞是否變形的直接方法。如果輪輞出現裂痕的話,就算進行補焊,強度也會大大降低,只要再次碰撞,隨時會再次破裂,所以為了行車安全,還是更換為好。
圓周不變
換胎最重要的就是要先確定原有輪胎的規(guī)格。更換規(guī)格不同的輪胎會影響到里程表的精確度,性能表現也不會完美。每條輪胎都有它的規(guī)格型號,在不考慮輪胎品牌、型號、性能的情況下,至少要先確認原車胎的標準規(guī)格。輪胎的圓周大小對儀表的精確度都會造成影響,所以無論是維持原先的規(guī)格,或者是更換更寬大的輪胎,都要以不改變或者盡量少改變輪胎圓周為前提。圓周的計算方式就是圓的直徑與圓周率相乘,換句話說,會影響輪胎圓周大小的唯一變數就是輪胎直徑。
輪胎的直徑應該怎么計算呢?很簡單,就是“輪輞直徑+胎寬x扁平比x2”,以現行的國產小車中最常見的輪胎尺寸185/65R14為例計算:
14英寸(輪輞直徑)x25.4+185毫米(胎寬)x0.65(扁平比)x2=355.6
毫米+240.5毫米=596.1毫米,這就是輪胎直徑(14x25.4是將英寸轉換為毫米單位)。
如果你不是更換相同規(guī)格的輪胎,而是要將輪胎加寬,加大,那么可以利用上面的公式來計算,只要輪胎的直徑誤差在2%以內,都是可以接受的范圍。
此外,輪胎的寬度也是必須考慮的。如果你不在乎性能與視覺效果,純粹只想省油的話,可以換較窄的輪胎。大多數的消費者都會將輪胎加寬加大,這樣在視覺效果,輪胎抓地(摩擦系數)和胎壁變形量上會有所改善。盡管隨之而來的是油耗的增加以及路面噪聲的增加,但相對于更換后抓地性和穩(wěn)定性的提升,這樣的犧牲還是值得的。
駕駛方式與行車環(huán)境
當規(guī)格確定之后,接下來就要考慮自己實際的開車狀況了。
如果你開車只是為了純粹的日常代步,或者是經常長距離地行駛,那么輪胎的舒適性,靜音狀況是必須要講究的重點。以舒適性為導向的車胎是不錯的選擇,這類型的輪胎扁平比不會太低(起碼在0.55以上),花紋比較細碎(對稱型或者非單導向胎紋為主)且胎壁較為柔軟。
如果你喜歡開快車,經常高速過彎,急起步,急剎車,那么輪胎性能更為重要,這時就必須犧牲一些行車舒適性與輪胎的耐磨度(以單導向胎紋為主)。當然,高性能車胎價格也會比較高。
如果你位于潮濕多雨地區(qū)的話,輪胎的排水性就將會顯得尤其重要。出于安全的考慮,建議你選一組雨胎或者濕地胎。
如果你位于常年積雪的地區(qū),最好選擇抗冰雪性的輪胎,以增加接觸面積或提高抓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