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從來不缺新聞,不過跟別的品牌有些制造事件營銷有些不一樣,有關比亞迪的新聞都是不請自來,揮之不去。不過,比亞迪似乎很習慣了,也很受用,別人愛怎么說怎么說,他們安之若素,后頭給你弄個更大的驚詫,于是,與其有關的新聞就更加起勁了。
于是,業(yè)界人們說:可怕的比亞迪。我相信,這個可怕有兩種意思,一層是,他們的電子代工的底子帶來的低成本,使得成本低到別人無以模仿,所以可怕;一種就是上上下下近乎crazy的干勁,使得別人嘆為觀止,更加可怕。而實際上,還有一層原因,那就是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面對一些人的冷嘲熱諷,我自巋然不動,不理不聞,就是干自己的,拿出東西,再來嚇你一跳。
其間當然也犯過錯誤,但是改正的速度以及徹底的程度,又是令人瞠目結舌。 比如王傳福會公開認錯,相比太多的企業(yè),大家都知道,幾乎少人做得到。
可怕不?當然可怕。
比亞迪素來以配置豐富、價格低廉,強勢地攻占了被先到者圍得密不透風的市場。而現(xiàn)在,經(jīng)過幾年的質(zhì)量控制,現(xiàn)在更是把配置豐富到無以復加的地步。特別是此次上海車展上上市的思銳,15萬區(qū)間內(nèi),思銳將成為配置方面沒有對手的“逆天”神車。搭載多款實用高端配置:安全配置-夜視系統(tǒng)、360°全景影像、12安全氣囊;便利配置-云服務、語音控制系統(tǒng)、HUD抬頭顯示;享受配置-500G硬盤“影音魔方”系統(tǒng)、10.2寸觸摸顯示屏、5.1聲道DTS環(huán)繞立體聲14揚聲器音響系統(tǒng)、12.1寸TFT全液晶數(shù)字儀表等等。
這些配置,如果出現(xiàn)在合資車上,至少也60萬的價格。
那么,有一個問題很自然地出現(xiàn)了:3倍的價差,怎么可能?!如果說有這么可怕豐富的配置,那么,汽車本身的質(zhì)量工藝是不是很差?傻子也知道,沒有利潤,企業(yè)無法生存。就算這個15萬,比亞迪也是賺錢的。另外有個佐證,就比亞迪的年報季報來看,由于光伏被美國制裁的原因,呈虧損狀態(tài),而汽車版塊是贏利的主力。那么,這怎么解釋?
其實很簡單。一是比亞迪本就有電子代工的底子,電子產(chǎn)品對他們來說,真是小菜一碟,而電子產(chǎn)品的行情大家都知道,新產(chǎn)品,如蘋果手機,新款式可以賣上五千多,人們還要通宵排隊,而一旦過氣,則跌得如路邊攤的小物件。以前的電子表賣多少錢?80年代,一個月工資買一塊;如今呢,十元一塊,占工資的幾百分之一。所以,擁有電子產(chǎn)品優(yōu)勢,不要說自主品牌,就算是跨國公司,也難出其右。能與其相比的就是一個富士康,但是,富士康沒做汽車,前兩年還聽說富士康很生氣,也要進入汽車行業(yè),現(xiàn)在倒是無聲無息了;第二,比亞迪素來就是一個攪局者,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次王傳福說:都說我們汽車小毛病多,其實無非就是用了小零件廠的產(chǎn)品配套。比如雨刷,我們現(xiàn)在就用了博世的雨刷,其實也沒貴幾毛錢。哈哈,這也算是內(nèi)幕吧。如此看來,汽車的成本可以更低,只是各汽車公司不會跟我們局外人,特別是媒體人說出來而已。王傳福無意中說出了秘密,估計汽車廠商們更會不開心了。還有一個旁證,就是4S店賣新車一般都不太賺錢,靠的是售后,售后靠什么賺錢?一是人工,二就是零部件。廠商為什么嚴控零部件?大家也該明白了一些原因。為什么同一個廠的零部件,經(jīng)過廠商的就會高出修理廠直接進貨價格好幾倍,道理不言自明。
比亞迪這些時一直標榜自己“普世科技”,自己車上裝的電子產(chǎn)品都是“實用的”。當然也是營銷上一種噱頭,而實際上,也說明了比亞迪要以科技電子產(chǎn)品配置為優(yōu)勢而占得更多市場。這倒也是正理,躺在桌子里的專利多的是,不能化為“實用“的東西,說明這些發(fā)明人對于市場化還遠遠不理解。如今比亞迪拿來的電子產(chǎn)品,我們覺得很神奇,老外也一直這么讓我們覺得神奇高端,而王傳福說:對于我們搞電子的人來說,實在是不值一提。也就是說,上面一地堆配置,在別人是天價,在比亞迪,實在值不到什么錢。
不過有一條,比亞迪這么做,本意是想撬動B級以上汽車市場,但是,卻收獲了太多質(zhì)疑。如果也在定價上玩玩巧,比如說低配的15萬起,隨配置不同分階梯,一直到20、30萬,估計人們就不會這么質(zhì)疑了。
但是比亞迪為什么這么做呢?王傳福不是傻子,他這么做一定有他的道理。也許,他就像李書福最早一樣,告訴我們,汽車其實沒有那么貴的;而這一招一旦成功,市場就會像有支點給撬起的地球一樣。那么,有誰可以與比亞迪相比拚?如此獲得的利潤,遠比階梯性的價格區(qū)域多得多。太可怕了吧!
但這么做風險相當大。第一,同行會側(cè)目,甚至群起而攻之;第二,消費者是寧選貴的,不選對的,要想消費者真正識貨,其營銷人員的工作可就難度太大了;第三,人們一直認為比亞迪造車歷史短,就算經(jīng)過幾年的質(zhì)量控制工程,消費者還是將信將疑,用過車的,奉為天神,沒用過的,嗤之以鼻。要是干脆不計代價讓消費者先試用一段時間再買,倒是個不錯的辦法。就是不知道,王傳福敢不敢這么做。如果這么做,又是業(yè)界一大新聞。
不過,“可怕的“比亞迪什么樣不敢做?!難說吶。電動車E6不是在媒體中廣泛試駕嗎?據(jù)我所知,其更多車型也會像E6一樣地讓媒體試駕。能不能范圍再擴大一些,一不做二不休,讓消費者先試用一段時間再付款?
不過,在征信體系不健全的今天,這一著是險棋。
不論比亞迪會采用何種方式營銷,成敗在此一舉。另外,這一著,對于其產(chǎn)品質(zhì)量,可是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但既然是自主品牌,又是后來者,又是攪局者,比亞迪應該不怕這一著吧?!
最后,在奇瑞、吉利紛紛在外觀設計上下功夫的今天,比亞迪也應該在外觀上更努力一把。但是,現(xiàn)在的實情是,外觀設計還是老外在行,如果請了這些老外,那么成本也就非??捎^了,思銳怕是20萬下不來,而王傳福說:我們決不用外國人設計,中國車要用中國人的設計。那么也好,等著比亞迪的新招吧,看設計上怎么既讓人驚艷,又成本低廉吧。王傳福,這個問題等你應對吧。
上一篇:從車展看本土汽車品牌的春天
下一篇:豪車市場營銷也開始接地氣兒